鮑家花園,原為清乾隆、嘉慶年間著名徽商、鹽法道員鮑啟運的私家花園。她是典型的古徽派園林與徽派盆景相結合的中國私家園林精品,與蘇州拙政園、留園、獅子林和無錫蠡園、梅園齊名,毀于清末太平天國戰爭?,F經修復重建,成為我國最大的私家園林和盆景觀賞地。
現已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及世界吉尼斯紀錄?;▓@占地近350畝,收藏盆景作品近萬盆。薈萃海內外盆景流派精華,廣納各方花草滕樹之名貴,融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為一體,是景區內最具徽文化魅力景點。
鮑家花園系春秋名相"管鮑之交"鮑叔牙后裔;清乾隆、嘉慶年間著名徽商、鹽法道員鮑啟運的私家莊園。與當時蘇州拙政園、無錫蠡園并稱“江南三大私家名園”。部份受損于太平天國戰亂,現已按原貌修舊如舊恢復之。
鮑家花園占地360余畝,收藏盆景作品近萬盆。薈萃海內外盆景流派之精華,廣納各方花草藤木之名貴,融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于一體。為當今中國最大、最美、最具特色徽商貴族莊園?,F已正式申報非物質世界遺產及世界"吉尼斯"記錄,被譽為“東方園林之母”,盆景愛好者之“麥加”。
園內收藏的盆景精品更是世間稀有之珍奇,美的幾乎讓您感到窒息;美的令您心屢震撼,嘆為觀止。深受高端名流、文人雅士之青睞,到此一游,終身無悔。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贊曰:“古風今尚在,新景更迷人”。
中國著名旅游學專家魏小安稱:"鮑家花園源于徽文化,卻超越了徽文化,發展了徽文化,是盆景之“絕唱”,園林之“離騷”。
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貴鮮游園后欣然命筆“盆景無雙地,園林第一家”。
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弗朗·加利說:"我訪問過世界諸多國家的園藝、園林,鮑家花園的漂亮,是那樣的迷人,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里的盆景更神奇!"
眾游人皆嘆曰:“鮑家花園如此多嬌,引四海賓朋競折腰”。
包括精品園、流派園、山石園。
徽派盆景起源于唐代,至南宋出現規則式游龍盆景,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中國徽派盆景博覽園———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鮑家花園一期工程,薈萃了徽、揚、蘇、海、川和嶺南六大派系盆景1萬多盆,重現了久負盛名的徽派園林的風采。盆景藝術博覽園與棠樾牌坊群旅游景點相為映襯和補充,構成一幅完美壯觀的徽商故里圖。
此盆景園以山石盆景為主,花草樹木盆景為輔。有徽州人家,黃山風情,天上人間等主題。最大的就屬園內最深處的“江山如此多嬌”。園內盆景大多以枝干虬曲的木本植物為培育對象,樹樁大而奇,形態蟠曲古樸,造型精巧奇美,倔傲剛勁。也不乏小巧玲瓏型,充滿裝飾美感。
徽派盆景以古樸、奇特、遒勁、凝重、渾厚為其特點,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內有盆景藝人精心培育數年的黃山松蒼勁翠柏,充滿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徽州人文精神。具有濃郁徽派特色的“南國風情”。
主要有大草坪、入口廣場、廣場鴿、四季花園(植物景區、春廈秋科各色植物觀賞區)、鄉土花園(黃山地區特色植物)、徽文化展示館(內藏書畫名家真跡、文房四寶等)、茶園坡、松林坡、游樂湖、垂釣湖、觀魚池、經濟水生植物園(湖)、山水瀑布、游船碼頭、盆景培育基地、陶吧、茶樓、注作坊等。
外部交通
自駕
1、上海,浙北,蘇南地區:
到杭州,經徽杭高速,約2小時到歙縣出口下高速,走215省道往西(黃山市區方向)約20分鐘到鄭村,見路邊有景區廣告牌,下省道約五分鐘車程即到
2、南京及周邊地區:
經沿江高速至銅陵,轉合銅黃高速1.5小時至潛門下高速,過轉盤直走約10分鐘即到
3、合肥及合肥以北地區:
由合銅黃高速三小時至潛口下高速,過轉盤直走約10分鐘即到
4、武漢及周邊地區:
方向1:沿武黃,黃黃,合解高速過黃石,黃梅,在安慶過長江大橋,沿蕪大,合銅黃高速至潛門口下高速,過轉盤直走約10分鐘即到。全程約520公里
方向2:沿高速,經黃石,九江,景德鎮,婺源,再由婺源到黃山的高速,不到一小時車程至潛口下高速,過轉盤直走約10分鐘即到
5、廣東,福建,江西,浙南地區:
至婺源再由婺源到黃山,不到一小時車程至潛口下高速,過轉盤直走約10分鐘即到
內部交通
市內交通:從縣城往屯溪的中巴到鄭村路口下車,然后搭乘“農用出租車”再走5分鐘即到。從縣城直接叫“農用出租車”去,單程10-15元。
乘4路車鮑家花園站下即可。
為致敬抗擊疫情中全國醫務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一年內,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實行門票免費優惠政策。
優惠對象及內容:全國(含港澳臺地區)醫護工作者憑本人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護士證)及身份證原件,可享受黃山市所有A級景區門票免費優惠政策。
優惠時間: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一年內。
棠樾牌坊群坐落在徽州府--徽城(歙縣)城西10多華里的棠樾村頭大道上,共有7座牌坊按忠、孝、節、義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7座牌坊的來歷介紹如下:
1、鮑燦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十三年,通書達理的鮑燦,不求仕途,卻十分孝母,在七十老母兩足生瘡,醫藥治療多年無效時,晝夜吮瘡去毒,不到一旬而愈,孝行感人,被朝廷追贈為兵部右侍郎,且建坊旌表。牌坊上以高浮雕手法雕有獅子滾繡球等圖案,上書“旌表孝行贈兵部右侍郎鮑燦”字樣。
2、慈孝里坊:始建于明初弘治十四年〔1501〕。是旌表鮑宗巖、鮑壽孫父子在宋代德佑年間,被叛將李世達抓獲,并威脅要殺死父子中的一個,鮑壽孫急向前,以代父死,而父親鮑宗巖則要求用自己的頭顱,換回兒子的生命。父子兩人在生死面前,父慈子孝?!按刃⒗铩狈皇敲饔罉坊实塾?。
3、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是一座旌表鮑文齡妻子汪氏的貞操守節“貞節”坊。汪氏年僅25就喪夫守節,直到45歲病逝,石坊上所題“矢貞全孝”,贊頌了汪氏至死守節的情操,“立節完孤”,則褒獎他不僅守節,而且還含辛茹苦地為鮑文齡撫育孤兒長大成人。
4、樂善好施坊: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清嘉慶十年〔1805〕,洪水泛濫,鮑漱芳帶領眾商捐米6萬石、麥4萬石,用以賑災,爾后再捐銀300萬兩,資助治水工程。他的兒子鮑均志父業,也多有善舉。督撫將鮑氏父子的義舉事跡上奏朝廷,皇上恩準修筑“樂善好施”即“義”字坊。
5、鮑文淵繼吳氏節孝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受旌表的吳氏貞節之舉甚為“壯烈”的“貞節坊”。她是鮑文淵的續弦。吳氏22歲遠嫁鮑文淵。29歲守寡,并歷經艱辛,飽嘗風霜,將鮑文淵前妻的孩子撫養成人,所以獲得牌坊額匾上“節勁三冬”、“脈存一線”的贊譽。
6、鮑逢昌孝子坊:建于清嘉慶二年〔1797〕,因鮑逢昌父親在戰亂中,離家遠去,久無音訊,他14歲時沿途乞討,四鄉尋父,最終在雁門古寺與父相見。他的母親長期患病,又割股為藥,給母親診治;還遠去桐廬,冒生命危險,在懸崖絕壁采集草藥,終于治好了母親的病。贏得了“天鑒精誠”和“人欽真孝”的美譽。
7、鮑象賢尚書坊:初建于明天啟二年〔1622〕,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牌坊上“贈工部尚書鮑象賢”8個大字,是一座旌表鮑象賢的“忠字坊”。因其在云南平定叛亂,兩廣擊退倭寇立大功,所以牌坊兩側,分別刻有“命渙絲綸”、“官聯臺斗”,這是皇族賜予的極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