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淮北市博物館,又名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始建于1976年,著名考古學家、文學家、詩人郭沫若先生為我館題寫了“淮北市博物館”館名。我國著名古建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先生親自題寫了“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館名。
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的新城區中心,占地40余畝,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數萬余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先生主持設計。地域特色濃厚,造型別致,新館于2004年9月開館。
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淮北地區的早期文明。春秋宋國的國都、秦泗水郡、西漢沛郡、東漢沛國的治所均設于淮北市主城區。博物館收藏了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我市的出土文物,從不同側面再現了相城作為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有過的輝煌。
1999年,淮北市柳孜鎮因公路拓寬,發現隋唐大運河遺址。遺址出土一批
唐代沉船,一座宋代石構建筑及大量唐宋時期全國二十多個窯口的瓷器、完整器及可修復器千余件,瓷片近十萬片。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隋唐大運河淮北柳孜遺址的考古發掘,給這座博物館增加了眾多的高古瓷珍品,它以其精致的陳列、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和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中外賓客紛至沓來,已成為傳播中國運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現已在相城地區發現、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遺址數百處,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以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地方特色為世人所矚目。隋唐兩宋時期,由于大運河通濟渠的開挖,淮北柳孜成為我國當時溝通南北經濟的重鎮。
建筑布局
淮北市博物館是一座把煤文化與隋唐運河文化巧妙結合起來的建筑。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專家齊康教授主持設計的。象征著淮北這座煤炭城市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航船,在歷史和長河中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未來。其建筑風格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有現代的節奏感。
淮北市博物館共設八個固定展廳:隋唐瓷器廳、漢畫像石廳、十二大名人廳、運河遺韻廳、宋代瓷器廳、書畫廳規劃廳、古相貴珍廳,分別展出淮北地區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國名人字畫。我館還設臨時展廳2個,不定期地組織、舉辦展覽,如《淮海戰役展》、《昆蟲生物標本展》、《海洋生物標本展》等,都產生的極大的社會效益,為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
交通信息
乘10路公交車到市農委站下,向東500米到博物館。
乘8、16路公交車到市檢察院站下,向東南300米到博物館。
乘8、21路公交車到世紀廣場站下,向西南100米到博物館。
乘9路公交車到市行政服務中心站下,向東南600米到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