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互助是新興的一種互助模式,其運作機制受到眾多投資者的看好,其中阿里巴巴的相互寶已做到上億員用戶的規模。360、美團、蘇寧、滴滴、百度也相繼布局網絡互助平臺。低門檻,0元即可加入,最高互助金高達50萬元,互助平臺真的這么好嗎?本期專題,MAIGOO小編來和你聊聊互助平臺這個新的商業模式。
網絡互助是一種原始保險形態與互聯網結合,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撮合功能,會員之間通過協議承諾承擔彼此的風險損失,為了避免了個體負擔過重,約定單次互助金不超過若干元,并規避了償付能力問題。
通俗來說,一份賠付30萬元的保單,傳統保險業可能需要你每年交付數千元金額。而在網絡互助平臺上每年你只需要湊份子交個數十元。
另一方面,相對于傳統保險動輒數十種擔保內容,縝密的算法設計,一些大病網上籌款平臺的邏輯更加簡明,以阿里的相互寶來說,賠償金僅按照年齡粗略的分為30萬和10萬兩個檔位,此外再無其它差異化設計。
互助平臺并非官方組建,這些平臺的背后都由大型公司管理組織,這就意味著他們也需要賺錢來維持平臺的運行。
在互助平臺剛興起的階段,這些平臺會從籌款中收取手續費,這個手續費一般不會超過1%,此時各平臺基本都是虧本做生意,遠遠不能盈利。
隨著互助行業的興起,平臺逐漸取消了收手續費的盈利模式,而是要求用戶繳納一部分錢成為會員。如果會員出現重大疾病,則可以獲得平臺幾十萬不等的互助金,會員費一般在幾塊到十幾塊之間。
互助平臺獲取大量用戶后,也會與各大保險公司合作,引導平臺的用戶購買保險產品,通過這種商業運作來提升互助平臺的附加值。
1、網絡互助平臺進入門檻低。一些平臺甚至可以實現零預收,一年內免繳費的優惠。繳費方式靈活,降低加入者的財務負擔,比商業保險有更大的“普惠”特征;
2、網絡互助平臺中間成本低。相對于傳統保險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支出,網絡平臺的設立成本、運營成本和再保險成本都大大降低。
3、網絡互助平臺具有自傳播性。由于其本身不是公司與客戶的單向關系,強調會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對等,加上其所提供的價值被廣泛認可,具有自傳播的口碑效應,而傳統保險一般需要強力的營銷支撐。
1、賠付預期不穩定。因為并非是傳統保險業的簽訂合同,所以需要賠付時,要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有效人數,才能得到預期的賠付金,這就非常需要考驗平臺的體量了。
2、模式粗放。相較于傳統保險科學縝密的算法設計,互助平臺對于重大疾病類的年齡區別定價相對粗放,一般是以五年或十年作為一個區間段。雖然極簡化會讓更多人使用,但在后臺上互助平臺需要一套更加可行的邏輯來支撐產品的運營。
3、信任問題。缺乏信任是互聯網項目一直以來都最大弊端,因為缺少監管和公信背書,因此網絡互助平臺更容易遭到質疑。所以大體裁公司做互助平臺可以很好的打消一部分人的顧慮。
4、安全問題。對用戶而言,相對于保險公司的破產保護規定,這些互助平臺缺乏任何破產保障,而互聯網發展迅猛,所以誰也不敢保證你加入的網絡互助平臺可以存留多久。
2021年12月28日,全國用戶體量最大的互助平臺“相互寶”公告宣布:互助計劃于2022年1月28日停止運行。
回顧2021年,表面欣欣向榮的互助平臺行業開始垮塌,美團互助、輕松互助、水滴互助、悟空互助、小米互助、360互助、新浪互助、寧互寶、點滴守護等9家大型互助平臺先后宣布關停。
論及關停原因,MAIGOO編輯認為關鍵點有兩個:
一是互助行業自面世以來已經有10年時間,但網絡互助仍然處于無監管狀態,國內保險監管部門沒有把網絡互助平臺納入監管。這就使得互助平臺長久以來一直處于合法和不合法的邊界線上,為商業保險引流或銷售健康服務、藥品等盈利模式的合法性無法確定,時常遭到監管機構的警告。
二是分攤費用持續增長,平臺賬目混亂?;ブ脚_的審核機制需要非常強的鑒別能力,很多時候平臺無法分辨受保人是真的病患,還是精心編造的騙保行為。這種混亂機制不僅使平臺管理費用激增,還時常發生糾紛,得不償失。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網絡互助行業成了一個前景并不好的行業,平臺常常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境地。因此2021年開始大部分平臺陸陸續續決定退出網絡互助行業。
盡管互助平臺正在走下坡路,但依然有不少網絡互助平臺仍在堅守,有數百萬人一直參與到這些網絡互助當中。目前來看,網絡互助面臨著監管不明確、分攤金額增長、市場風險偏大等問題,這個行業還能走多遠,誰也不敢確定。
《21世紀經濟報道》發布了《2019亞洲保險公司競爭力研究報告》,報告給出了2019亞洲保...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2018年險企經營評價結果”,結果顯示,我國有33家保險公司被評為...
由分子實驗室舉辦的“烏鎮保險科技大會”在浙江省嘉興市烏鎮舉行,會議公布了2019年度中國保...
第十二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保險康養產業創新論壇”在廣西桂林隆重舉行,論...